您好!欢迎来到orange橘子官网。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电机与拖动 |
|
课程编码+选课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
03330040+0001 |
|
课程类型 |
○文化素质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
□实验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
开课年级 |
三年级(最新版培养方案为二年级下学期) |
|
面向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学 时 |
64 |
|
学 分 |
4 |
|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等 |
|
后续课程名称 |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运动控制 |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职务 |
职称 |
电子邮箱 |
教学任务 |
1 |
韩谷静 |
orange橘子官网电气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 |
副教授 |
33616724@qq.com |
教学大纲、主讲教师、教材建设 |
2 |
胡梦月 |
orange橘子官网电气系 |
讲师 |
657476916@qq.com |
主讲教师、教材建设、课程资源 |
|
3 |
张国琴 |
orange橘子官网电气系 |
讲师 |
105410962@qq.com |
主讲教师、课程资源 |
|
4 |
张明 |
orange橘子官网电气系 |
系主任 |
讲师 |
34228186@qq.com |
主讲教师、课程资源 |
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 |
||||||
1、近5年来承担理论课程1048学时(硬课时),实践类课程1196学时(硬课时)。 2、武汉纺织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主要负责人;武汉纺织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主要负责人;武汉纺织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要负责人;武汉纺织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3、2015年,“纺织院校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电气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梯队式培养模式改革”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序第一; 2016年,“基于“小学期”分级式强化实训的电气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武汉纺织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序第一; 2017年,“电气类“管理型卓越工程师”层进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序第一; 2018年,获香港桑麻奖教金。 |
三、课程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均有一定的提高。了解和掌握电机、电力传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机、电力传动相关的实验技能;把握该课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满足电气工程专业后续学习和自身发展需求。 课程目标1: 熟悉包括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并能够区分它们在电动及发电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通过各物理参量电磁关系的分析,获取电机的电压、电流、转矩、功率等方程,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掌握由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构成的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及制动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性能;了解同步电动机拖动系统。(知识目标) 课程目标2:通过对电机、电力传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表达、分析电机与拖到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能够解决电气工程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3:通过课内实验,使学生们掌握各类电机及拖动系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实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4:通过课内实验、课堂讨论的分组方式和交流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素质目标) |
四、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1500 字以内)
1、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 在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承担教授电机相关知识的基础课程为《电机学》。《电机学》课程理论性很强,重点阐述各种直流、交流电机的结构、原理和特性,课程难度很大,很多研究型大学分两个学期讲授。结合本专业“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本专业将传统的《电机学》课程内容进行裁剪,并增加了专业人才培养在电力电子与传动方向所需的电力拖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确定了《电机与拖动》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讲授方式。 《电机与拖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等。该课程是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课程的必备基础。 在最新的2018版培养方案中,该课程在大二下学期讲授。 2、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为协同本专业进行湖北省双一流专业建设计划的实施、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知识传输为目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成果产出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为理念的教学模式。 OBE是指”清晰地聚焦在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与知识结构、教师传授为主导的传统教育相反,OBE强调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的确定、达成方式、以及达成度的评价。 《电机与拖动》课程是电气类、自动化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包含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电机与拖动》课程一般采用循序渐进的黑板板书+多媒体教学+验证性实验的方式进行。课程主要根据前序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要求编写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考核。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期末考试考教材,是典型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为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选择将OBE教育理念应用于《电机与拖动》课程,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四个问题: (1)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取得什么预期的学习成果。 (2)采取什么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收获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3)如何有效评估、考核学生对预期学习成果的掌握情况。 (4)如何持续改进。 3、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综合考虑理论与实践成果输出,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以成果为导向,贯彻反向设计,通过调查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的职业成就中的专业能力,将专业能力对应到《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同时兼顾其对后续课程的支撑作用。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首先确定课程目标,理顺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理清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映射关系,设计好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措施,明确课程达成度评价标准。在大纲中尤其注意该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部分,量化实验成果输出,确保大纲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从可衡量的角度出发。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注重学生诉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优化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来充分保证学生们能够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深入开展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超星泛雅平台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逐步实现线上翻转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即学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阅读案例、线下参与课程讨论、课程学习。 4、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按照专业认证标准确定课程目标。本课程课程目标有4个:课程目标1为知识目标,课程目标2、3为能力目标,课程目标4为情感目标。每个课程目标支撑本专业一个毕业要求的细分指标点。每个课程目标又细化为若干个课程目标细化项,每个细化项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对应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和情感领域(对应情感目标)的教育目标分类标准来确定目标要求。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L11 认识;L12 理解;L13 应用;L14 分析;L15 综合;L16评判;布鲁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L21接受;L22 反映;L23形成价值观念;L2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L25价值体系个性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课程目标达成的观测点矩阵”,这里的观测点指支撑课程目标细分项的核心知识点(认知领域目标)和代表性任务(情感领域目标。然后,按照核心知识点和代表性任务采取相应合理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5、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学习后,需要对学习效果进行多维度全方位考核。为实现考核的多维度,课程中使用建立包含多种形式学习过程考核制度、为学生建立课程学习档案与课程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为确保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在课程第一节课进行学生能力,以考察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制订适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方式,学习过程考核包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期末测试等环节。为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程选用超星学习通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签到、问卷、小测验、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使课程教学的过程考核方式更全面,同时也积极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在每节课后能够自主总结课程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预习,设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建立“课程学习档案”,让老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学习档案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让教师充分进行教学反思。 (3)实验环节中,每项实验分小组进行。按照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报告分项评价,制定衡量方式合理的实验环节评价标准。评价过程采用小组内部成员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一定责任担当下,充分激发团结协作精神。 (4)期末考试环节中,建设题型多样、覆盖面广、重在考查应用能力的期末考试试题库。期末考试试题覆盖的核心知识点支撑所有对应的课程目标,能够考核学习成果获得的程度。 6、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按照OBE教学模式课程授课,在注重成果输出之后,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理论教学上对后续课程需要的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的结构、原理、特性等知识掌握较扎实,实践教学上在有了既有目标设定之后,学生知道了每次实验课应该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课后通过《课程学习档案》知道了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了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动手操作实验能力明显提升。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融入《电机与拖动》课程后,让教学大纲找到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落脚点,让每节课有了共同的中心目标,让教学更有方向性、目的性,让考核更加多维度,也让教学反思真正内化为课程授课模式的持续优化改进中。 |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1、将OBE理念应用于课程改革中,对标支撑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从能力指标体系出发,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能力指标点,进而确立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2、结合OBE理念,采用反向设计的教学模式,确立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关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3、实验方式的改进。通过实验台实验和仿真训练相结合的实验方式,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选用超星学习通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签到、问卷、小测验、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推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秀资源,广泛了解、学习本课程相关的在线精品课、资源共享课、MOOC等,博取众家之长,拓宽视野,加深课程理解。 |